易地扶貧搬遷,工作是大事。萬山在安置點建設了一座6000平方扶貧微工廠產業園,已引進7家企業,還成立了銅仁市第一家在安置區的人力資源市場,進行勞務輸出,經過東西部勞務協作,向沿海一帶輸出勞動力,并向社區大眾供給工作崗位,向大眾供給工作訓練。
現在已有300余名搬遷大眾在扶貧微工廠工作,完成樓上安居樓下工作共贏。2018年,楊再芬一家從思南搬到了旺家社區,因為患有小兒麻痹癥,也沒有才有所長,一時沒有找到適宜的工作,社區人員跟殘聯干部主動找上門,推薦楊再芬到景航服裝進行訓練工作,楊再芬努力學習,不久便順利工作。
“我曾經在老家便是種田,家屬患有精神病,狀況不太穩定,日子過得很苦,靠著黨和國家的好政策,讓我搬進了城,醫療條件好了,兩個小孩讀書環境好了,還給咱們安排了工作,讓咱們在城里能站穩腳跟。”楊再芬說。
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群體,在村莊居住了幾十年,吃自家種的菜,多余的還能夠賣,時不時的能夠去周邊產業基地打打零工,每個月能完成自給自足。
“搬到旺家社區以后,用人單位都不會用60歲以上的老年人,在勞動法上,他們現已退出勞動力了,買菜、水電、物業費等等,每一項都需求花錢,這讓老年人一時間難以習慣。”何英說。
經過安排協商,將社區60歲以上的人組建了“老媽媽”防火團,并讓他們參加到社區管理中,幫忙入戶宣傳安全常識,如高空拋物、保護環境衛生、消防隱患等,并積相應的分數,經過分數,能夠在社區的愛心超市兌換日子物品。
參加社區管理,既豐厚了老年人的日子,也讓他們覺得完成了人生價值,老了一樣能發光發熱。自“老媽媽”防火團組建以來,老年人往復老家的狀況越來越少。